11月26日召开的安徽省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到2020年,在全省基本确立以“三大战略格局”为支撑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使全省国土开发空间更加高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镇化:以“一带一圈一群”为主体
农业:以“五区十五基地”为主体
生态:以“三屏三网”为主体
三大战略格局包括,构建以“一带一圈一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镇群城镇化步伐,积极打造以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为主体的江淮城市群,壮大合肥、芜湖、安庆、蚌埠、阜阳、黄山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合肥淮南、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宿州淮北等城市融合互动,推动沿江城市跨江发展;构建“五区十五基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在淮北平原区重点建设优质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生产基地和畜禽产品养殖基地,在江淮丘陵区重点建设优质油菜基地和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在沿江平原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生产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基地,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重点建设优质茶叶基地;构建以“三屏三网”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打造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安全屏障及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及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市空间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提高一倍,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城镇化率接近60%,其中,占全省国土面积23.87%、由41个市辖区和8个县构成的重点开发区域,人均生产总值2020年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70%左右。通过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全省生态系统稳定性将增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7.53%将提高到35%,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左右。
六大片区是发展核心
“重点开发区域就像主要工厂和车间;限制开发区中的农产品主产区,是我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限制开发区中的生态功能区,像是我们大家庭的后花园;而禁止开发区域,则是家庭里的珍贵财富,要保护并珍藏。”省内一经济学者这样比喻。
规划将重点开发区域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记者从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我省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合肥、芜马、铜池、安庆、滁州和宣城6大片区。包括8个地级市所辖的29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5.62%。
此外,皖北及皖西南部分区域20个县区进入省重点开发区域,包括阜阳、亳州、宿州、淮南、蚌埠、淮北6市市辖区,六安市的金安区,黄山市的屯溪区和徽州区,占全省国土面积8.25%。
禁止开发区列出名单
主体功能区规划,也为我省禁止开发区域划出了“红线”。
全省共有禁止开发区域722处,总面积约2.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03%。
此外,我省禁止开发区还包括省级以下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及省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空间上呈不规则的面状和点状分布在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之中。
今后,新设立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蓄滞(行)洪区,自动进入禁止开发区域名录。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保护对象等以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名录为准。